Blog Entry: 四年級部落格 ID: 8418

2006/05/07

1976 北一女學妹的驕傲

本文在新浪的網址  http://blog.sina.com.tw/grade4/article.php?pbgid=15096&entryid=8418

美化環境基金會執行長姜樂義,1975台中一中、1979台大農工系畢業。
長期獻身環保教育工作。近年更是帶領北一女在校學妹投入南投縣萬豐村曲冰部落的重建工作。很高興有此機會為「曲冰部落」開一專區,讓大家有機會了解學妹們對人文的關懷。

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9786

工作人員

我太太終也被1976北一女30年聚找上
讀到北一女校友部落格一篇"吾兒初長",因著與"晴依"去年有段時期的對話
也拿出兒子部落格來與大家分享我家的"木頭"

http://blog.duck.game.tw/?page_id=69

會稱木頭有段故事
因我太太中文系喜歡單名
在認識我之前對以後小孩的名很想取名"師"
但不幸的是我姓"姜"
後有想取名"軍"但又不好與"將軍"諧音
但大陸真有"姜軍"

後取名"槐"怕被人取"木鬼"為綽號就該脆先自己稱他為"木頭"

最近他因上了推甄已開始打工
部落格有他打工日記值得看看

**
自傳|Memoir
1988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結束、奧運在漢城展開、520事件爆發、蔣經國先生逝世,在這個時空背景下,我出生於台北都會;家中排行老大,下有小我六歲、今年將升國中的妹妹;母親在台灣大學總務處服務、父親也曾是公務員,服務過國科會、工業局、科學月刊、金車教育基金會等單位,目前在美化環境基金會擔任執行長,積極推廣環保教育以及推行偏遠部落資訊化。

::: 初探資訊世界

由於父母都是公務員,加上爺爺對電子產品的興趣,使我接觸電腦的時間比同年齡孩子早的許多。微軟Office推出前,自己就曾使用倚天中文搭配PE2來製作小三科展海報、利用幾次台大寒暑假員工子女電腦課程的機會學習了網際網路、Word、Excel的使用,以及透過所見即所得的Front Page Express建置第一個簡易網站,並透過母親辦公室的學術網路,探索網際網路的寬廣世界。

::: 全北市校地最小的學校

讀完小一後,家裡搬回陽明山腳下新北投的公家宿舍改建社區,在每年級只有兩班、全北市校地最小的北投義方國小就讀,高年級時獲選為學校的自治市幹部,負責籌備相當多的校內活動,像是各類宣導行動劇,也時常要與校方人士開會或代表參加校外活動,當時就曾隨著小記者營參觀過聯合報系。另一方面,學校資訊組長兼電腦老師的謝琪文老師,在電腦課上注意到我對網頁製作的興趣,特別開放午休以及放學後留下使用電腦教室的設備與高速的學網,並推薦我買了施威銘研究室出版的「HTML設計實務」,來學習構成網頁的基本語言,也奠定了後來網頁製作上的基礎,小學畢業時便以網頁的形式推出了每份成本80元的畢業紀念光碟,自己燒錄、列印貼標以及設計光碟外盒,在畢業後的暑假騎著腳踏車,一一分送到同學家中。

::: 用數位紀錄國中三年

國中隨著父母工作地點,每天通勤到大安區金華國中就讀,從全北市校地最小的國小,到進入全北市班級數最多的國中,使我的見識開闊許多。國一接掌了資訊股長職位,首次參加校內班級網頁比賽表現就相當亮眼的擊敗學長姊拿下特優、國二時以「215 Webs @ Chwjh」班網代表學校參加市賽、國三時與他班合作,透過網路串聯報導畢業旅行消息及在班網文字轉播班際排球比賽賽況。國中三年期間使用家中的D8數位攝影機,以數位方式完整記錄了國中三年的所有活動,即使已經畢業多年,在同學會上用投影機放映出來,仍然能喚起同學間往日的精采片刻回憶。

::: 考進數理資訊實驗班

國中基測以253分,分發到北市中正高中,並經過獨立考試錄取兩個班級編制的數理資訊實驗班,擁有每週四節的資訊專題課程,學習包括QBasic、Turbo C程式語言,另外也有台大資工、電算中心參訪、專題演講等活動,加深對資訊學群、資訊產業的認識。這期間我也和班上同學組隊進行專題研究,以迪化街一家傳統燈籠老店「老棉成」為主題,深入探討傳統文化至今的演變,以及在這工業化社會,傳統產業如何繼續傳承,這個專題研究計畫前後陸續參加了台灣網界博覽會、台北市中小學專題式網頁設計競賽,並分別獲得了銅獎、特優的佳績;隔年再將其重製為英文版,增加更多台北燈節的內容,參與2005年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拿下地方觀光資源類銀獎,成功的把台灣介紹出去。

除了在專題網頁比賽上屢獲佳績,協助父親基金會設計建置的「台灣之心.曲冰部落」原住民山地部落網站,獲得了行政院研考會偏遠地區網站建置比賽優等雪山獎,也替我添進了一台免費Acer TravelMate筆記型電腦,在學校搭配校園無線網路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 意外跨足電玩產業

由於常利用閒暇時間在網路上一些論壇替遊戲玩家解決問題,以及自己有在經營遊戲網站,而被EA美商藝電台灣分公司行銷部門注意到,邀請我利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到公司工讀,主要負責網路社群管理(Community management)的工作,透過網路統整玩家的意見、建立廠商與玩家間的溝通管道。後來也陸續替美商藝電、PC home出版集團電腦玩家雜誌撰稿,並成為雜誌特約作者;喜歡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分享一些對遊戲發展的觀察,同時也相當注意全球遊戲產業的發展。從這意外跨足電玩產業的機會,更希望未來自己朝推動多元數位內容的方向來發展,並對政府近年推動的數位台灣計畫能有所貢獻。

此外,我對於活動企劃也相當有興趣,除了一些玩家社群活動之外,也規劃過美商藝電「《模擬市民2》SIMS愛創作大賽」,提供網友揮灑創意的管道;負責籌備每一次的國中同學會、規劃社團出遊行程等等,擁有不斷求新求變且勇於接受挑戰的能力。

::: 清楚自己所要走的路

從小就對資訊這塊領域充滿興趣,很慶幸自己在求學路上也碰到很多難得的機會、師長,讓自己更接近這個領域。然而對這個領域認識越來越多後,漸漸也了解到資訊工程、資訊管理等傳統資訊科系都不是我所想走的,直到天下雜誌一本「2005最佳大學指南」專刊中針對各學群的專題介紹,發現原來還有一類致力於數位內容發展的資訊傳播科系,同時跨足文學、管理、傳播甚至設計的多元課程、偏重實務運用的導向都相當符合我所追求的發展方向。
----------------------------------------------------------------------------
奶奶要離開台灣,移民美國 姜槐

在很小的時候,爸媽就把奶奶接過來跟我們一起住,轉眼我也快 18 歲了,奶奶即使已經七十多歲了,但還是一樣充滿活力跟熱情,每天早上到我曾就讀的義方國小當交通義工,沒錯,就是小學時的那種「愛心媽媽」,只不過變成「愛心奶奶」了,即使我已經從義方國小畢業快六年了,當年畢業時的小一生也早就國一了,奶奶還是義務的為這所純樸、全台北市校地最小的學校付出。每週一晚上,奶奶會到社區開辦的客語班上課,雖然有段時間好像因為不喜歡那邊有「同學」在搞傳銷而常常「翹課」,但看到年過七十的奶奶能這樣認真於學習,或許這就是「終生學習」吧!
小一前住在基隆路上,讀幼稚園時都是奶奶送上下學,還記得放學回家時總會在通化街路口加油站旁的統一超商買 10 元的統一布丁給我吃,然後一路快樂的走回家;後來搬回北投公家宿舍改建好的社區住,跟奶奶用週三下午的時間在學校學陶藝、玩泥巴。在學校發現忘記帶東西,從學校唯一一台公用電話打回家,請奶奶專程送過來,後來上國中就每天跟父母通勤到金華國中,也漸漸看不慣了麻煩家人送東西來的不良習慣,不過高中還是有一次管樂合奏當天發現忘記帶才跟成功高中借到的比賽指定曲樂譜,最後還是不得已請奶奶搭公車送過來。
家中的衣服通常都是奶奶在洗,即使有洗衣機,奶奶依然堅持一件件用雙手在洗衣板上刷刷洗洗,雖然領口或鬆緊帶常因此疲乏,奶奶仍然不放心將這件事交給洗衣機打理;奶奶習慣早睡早起,一大早幫全家人打理好早餐,雖然只是一成不變的吐司夾肉鬆、起司,好讓我們起床後只需盥洗打理後就能把早餐帶在車上解決…
那我的爺爺呢?爺爺在很久之前就移民南非了,只是帶的是再婚的妻子,他們多久前離婚、什麼原因離婚的我不知道,也未曾試著知道這件事。總之,我的爺爺在南非、在南非還有另一個「奶奶」,也曾經去南非看過爺爺兩次,他們過幾年也會回台灣看看。而奶奶其中一個妹妹已經長期定居紐約,奶奶應該就是藉著親屬移民的方式移民美國,也難怪會拖這麼久,據說二等親的親屬移民由於配額限制,一排就要個十來年才能等到綠卡核發…
奶奶四月就要搭飛機飛到紐約,下次回來就已經是明年農曆新年了。雖然只有區區兩百元,我還是會耐心等奶奶發的紅包 。

媽媽移民去美國了
姜樂義 2006.04.18

我媽媽竟然也會移民去美國,其實申請移民已有快20年才排隊拿到PR許可,應還要坐移民監一陣子才能拿到公民才算真正移民吧.本來我也有點想寫一篇一些感想,先是兒子在部落格寫了一篇’ 奶奶要離開台灣,移民美國’,所以就先以該篇通知過多數在美國紐澤西的老光啟們,今天剛開車將我媽媽和阿姨一起送到中正機場,應該是半年後才會回來吧!

我媽媽也會移民是完全被動的,我媽媽共有七姊妹一個弟弟,排行老大因小時後除媽媽和三姨及舅舅外都送人養,後來我媽媽一家家去將幾個妹妹都找回來,在四姨還沒出國前,都還會利用每年清明節時回外公家掃墓時全家聚會.

四姨是台中師專畢業在姊妹中唸書算是最好的,在小學教書好一陣子.那時候跟流行嫁給留學生到美國去,四姨就是經過一次相親並後來通信一段時間後便嫁了過去.但是因為姨丈唸的是文科在美國唸的很辛苦,四姨去的時候都只能偷偷到成衣廠非法打工,每次看到來信都寫得很苦也一直在忍.現在呢,先生應是在郵局做了一輩子退休了吧,兩個兒子大了,一個當交通警察一個在大律師事務所工作,四姨自己則後來唸了服裝設計學位,在紐約有名的服裝街工作,從基層也做到獨當一面,但是在之前經濟不景氣時也是成天擔心被解職與在持續找新的工作機會跳槽.

媽媽為什麼會移民?其實也沒特別的原因,只因四姨與我媽媽及三姨感情算最好,所以在20年前四姨剛拿到美國公民身分後就幫姊妹及弟弟申請親屬移民,好像沒多少錢就可以辦.以前排隊大概五年可以拿到,後來大概人越來越多或從嚴,後來都要排超過十多年的,就在兩年前接到通知又辦體檢又辦原始戶籍謄本等,這一年才比較開始有在處理移民手續的事.

在這十多年來因著四姨在美的生活漸好,也買了幾間公寓當房東所以每年媽媽也都會去美相約一起度假,我兒子女兒小時後都和奶奶去美國度過暑假,我媽媽因為還算很有人文氣息的,還很喜歡逛紐約博物館與欣賞歌劇的.我在紐約還沒去聽過歌劇哩.

因三姨近來都很有在台北農安街的道明會的天主堂進堂與幫忙,而美國四姨家在皇后區,離法拉盛的中華聖母堂很近,我媽媽是個閒不下來的,在兒子學校當交通導護志工一當兒子都要高中畢業了.三姨也還算是虔誠的教友,有建議她們三個姊妹有空就可以去教堂或幫中文學校當志工.

我的同學們多數都是留學然後爸媽偶而去探望,少有父母最後一起移民的.我這邊就很不一樣,我家兄弟姊妹沒人出國留學,老爸先是去辦移民本要去加拿大卻去了南非,一去也已十五年,但很有意思的是,因著南非治安日差,物價也一直在漲,反而老爸最近有在考慮搬回台灣了.我老爸已快八十了,近年還有些做木工的嗜好,在南非有很大的工作室,怕回到台灣不像國外活動空間大,但畢竟台灣或大陸才是自己的家.

我大哥這星期去了南非要接爸爸回來看病,我老爸是否真會移民回來還很難說,但是老爸在山東出生,十歲全家搬到上海,二十歲隻身來台,從裝甲兵學校通信教官到做電器行生意後來也管過電子工廠當過高工的科主任到六十多歲移民去南非,混了幾個地方,兒女也都各自有家,我想他的一生也應很豐富與多采的走了過來.

後記;送媽媽與阿姨去機場回來接到大陸來電話,去年八月去北京參加台京交流活動,今年寒假帶了一團原住民到東北參與冬令營,現在則是在計畫暑假到四川及北京的夏令營.今年暑假也幫曲冰安排到北京可能上長城去演唱.老爸在我當兵的那一年,1979年便回大陸探親過,當時算是偷跑的,如今才只有小三通及需透過第三地進出,過去15年因公跑了幾個國家,去年才開始跑大陸,我不是商人基本上跑大陸意願是不高,但是大陸的大與還有點情感,或許未來會來往的機會更多了.

發表於 2006/05/07 10:49 AM
| 未分類[]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我的再興←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母親您真偉大
本文引用網址:

引用列表()

回應列表()


耶魯大學華裔青年曲冰志工日記上線



Qubin (pronounced "choo-bean") comprises a village and a small farming settlement in the mountains of Nantou County in central Taiwan, near the city of Puli. The residents are mostly of the Bunun tribe, an aboriginal tribe that has lived in the area for the past century or so. This is a journal of my time here as a volunteer.



http://qubin-journal.blogspot.com/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ccbykimo/slideshow?.dir=/37fescd&.src=ph





by Jeffrey Weng



姜樂義 在 新浪部落 於 2006/05/28 04:45 PM 回應 


我好喜歡喔!

蔡心琇 在 新浪部落 於 2006/05/27 06:00 PM 回應 


大家好

今天晚上10:00漢聲廣播電臺心靈雞湯專訪宛均

FM106.5

關於

台北文學獎青春組故事寫作首獎的專訪

這個故事

取材於曲冰部落

歡迎各位收聽

盧志山



**



志山及關心曲冰營的老師們



漢聲電台好像可以線上收聽 http://www.voh.com.tw/all.htm



不過以我上過幾次漢聲節目可惜都沒主動給節目錄音帶

以前上電台受訪都會給錄音帶(以前談太空科技的時候)

如果線上可以轉錄電子檔您有錄下再寄給我們

剛剛看了27台播出的’0與1山傳奇”的曲冰篇

今(5/26)晚半夜12:00在28台會再播出如果收信看到還來得及去看看

如果來不及可以上相簿去看用照拍的(相簿後段)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btf3588/slideshow?.dir=/aa01scd&.src=ph

我的特寫專訪畫面不少但是這種訪問我不太喜歡媒體的是記者都不用心

只花一點點時間資料也不認識清楚又以很有偏見或成見的下斷語

我對上電視這種實際會看與會有反應的觀眾不多

這種影片都只是留著紀念或有時演講時可以用用

前面幾集有談到指引家長認識資訊的好處那段還不錯

如果全集給曲冰的爸爸媽媽們看應該不錯



姜 在 新浪部落 於 2006/05/25 10:37 PM 回應 


果真是1976學妹之光, 學姊與有榮焉!

姜兄的志業令人佩服, 小小學妹的文章更是意外的好! 了不起!

75學姊 在 新浪部落 於 2006/05/08 09:54 PM 回應 




2006.05.08  中國時報



■台北文學獎青春組故事寫作首獎---蝨子



盧宛均





開始擔心我說不定不只是被陽光遺棄的子民。準確的一點,很可能是被曾經熟悉的一切遺忘的記憶邊緣人。



溫熱的水柱梳理著烏黑的髮絲,想來不多時之前還是油亮污穢的荒草堆呢。唉。儀式又成了一個歷史。一個回憶。



我不知道是要用怪罪,還是歸功這個詞。反正故事的起點蟄伏了隻蝨子。



而我也只是千篇一律的重複著這神聖的工作。壓搓撫揉。



要將它名之為一種儀式也可,相似共通之處不在少數。至少我總是同樣虔誠地,日復一日。



每一次的儀式中,我彷若駕馭著一顆頭顱。



先使那一整片荒草濕潤,再澆淋上不同氣味的聖酒後,開始移動雙手在各色的草堆中探索上好一些時候,待我覺得各種手指戲法趨於完滿,便遞上一個簡短問句:可以了嗎?然後滌淨髒亂和華麗的混合物,在悠悠的水柱中完結一次又一次的儀式。



所以,我看似在做些再簡單不過的表面工作,卻又隱約感知到隸屬於頂蓋底下最深層最幽微的波動。



這常使我想要掉淚。



譬如說,某個鮮亮濃艷的眼簾下,其實蓄積著因釀了幾十年而微苦的淚,使我禁不住多澆了點薰衣草味,淡化舒緩那種苦澀鹹溼。或者,某個清秀的美人尖,事實上矯飾著頹敗腐化的靈竅,也就有淋些洋甘菊的必然,好讓基底色彩清亮爽朗點吧。



這回又是一次儀式,卻有某種騷動。起因待探勘。



探勘。



記憶同部落裡殘碎的遺址,等量的風化剝蝕,然後破裂。



說是破裂。關於我的記憶,我想只不過是有些蒙太奇式過了頭。次序散亂的構圖,塗抹著濃烈的後現代主義解構色彩。有些時候,主體客體我顯然分不太清楚。



有那麼一次,國小六年級時,外地來了個陌生人,架起一個巨型的黑盒子,對準我。



「嗨,看這裡喲。妹妹妳以後長大想要做什麼呀?」



我其實很想告訴他我早就是大姊姊了呢,才不是什麼妹妹。哼。



不過總覺得這個黑盒子裡一定包藏住了些秘密,況且他仍舊笑咪咪的望著我,好像在期待著什麼。



「以後我要當一個美容美髮師。」以最迅速最有自信的回答完後,我卻覺得嘴巴裡一片乾涸。



「那妳喜歡現在這個住的地方嗎?妳長大以後會留在這裡嗎?」好一個多重問題。



「呃……我不知道耶。」然後我就覺得喉嚨快燒起來了。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真不知道。當時只是覺得奇怪片刻,之後這便也沒困惑我多久。以前老師要我們寫作文「我的志願」,我理所當然寫著夢想中的美髮師啊,坐我旁邊的布妮也是。斜後方的迪揚就會說他要當一個帥斃了的軍人,然後住在我家隔壁的馬賴便跟他爭吵說警察才酷呢。



有一天,我就真的來了台北。以一個潛伏者的姿態。



反正也沒有人會發現。這個城市吞吐量大,代謝的速度快得驚人,稍有閃神,就將被拋離得遠遠,遠遠的。而我好像從來連加入這個龐大的系統都來不及,所以真正離心力的滋味甚而未啜嚐過呢。



我向來不多話。都市的喧囂我想我是聽慣了,因此言語上無謂嘈雜紛亂以至於奔騰到無可奈何,還是能避掉的好,若可以全然兌換成肢體語言更好。一個會笑的眼神。一個帶點苦的微笑。一種悠遠脫俗的膚觸。一個舞動輕盈曼妙的姿色。



因此我的指尖總有股淡淡餘香。



除了各種花草果木的洗髮精綜合成的人工香氣。儀式中碰觸粗細迥異的髮絲,甚而是巧遇質感有別的肌理紋路。與人最自然最澄明的觸動,也有一種香味,更令我銷魂。



或許你不相信,但這是不置可否的。



每當我的手指在任一頭皮上抑揚頓挫,我就想踏起舞步噢。這之間有種熟悉的韻律感,踢踏踢踏踢踢踏。巧妙地牽繫著我那舞動的味蕾。以往常看族人們酒香微醺之時,在醉人的月光下婀娜搖擺,然後我也在其中恍惚的晃蕩著手啊臀啊髮啊,蔓延到每一吋肌膚。



就像現在呀,我指尖掌下的騷動,隱然的撩起某些叛逆性的低迴,直抵我的神經元。雞皮疙瘩不請自來。



「喔,對不起。可不可以請你搓揉的用力一點。」我暗忖她的神經元遲鈍的可以。



「還要更用力嗎?怕弄疼了妳耶。」



莫非我不夠虔誠不夠坦然。這次儀式,似乎有些不尋常的預感。



也可能是另一種荒謬的機緣交集,疊合下生出暗影。近乎無情冷血的伴著張惶失錯及忐忑衝著我來。



從國小開始我的數學從未好過。



然而自從我的座標位移到此地,不知怎地我便不停地演練著單位換算。



一個月的房租,換作以往的度量衡,一家六口的溫飽還有餘數。偶爾和朋友的聚餐,一盤少量的西式簡餐,就可以負起我弟一學期的午餐費用,整整一個學期喔。就這樣,諸如此類估量比較的工作從未停歇過,壓得我喘息窒礙。



就在我扭開綿密水流的當兒,微小的黑點順勢滑落下來。凝神。一隻蝨子大剌剌地抖動著。硬是被迫脫離寄主,也許是不甚習慣吧。



小窗外的陽光濾成七彩的光韻躡足步入。還有那麼一絲和暖,彷若眷顧著蝨子,眷顧著附屬於上的每一根細毛。



但我妒忌著為什麼我似乎沒有絲毫的庇祐。



記得小時候父親和族人到深山中獵捕山豬,肩起那支傳了好幾世代的獵槍,父親看上去總儼然和槍同等份量。



「兩個太陽一個月亮。」他總是這麼笑著對我說。這彷彿是我們之間的小小約定,屬於勾勾手指頭的那種。



翻譯作現代式語法,兩天一夜嘛。



太陽。月亮。太陽。模糊難辨。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被陽光曝曬得溫熱發燙,很久很久沒有定睛看著月球表面的褐斑。從早到晚伴著我的便是一百多瓦的泛黃燈泡。說是什麼有復古味,但在這燈光下我似乎記不起半丁點什麼呢。



開始擔心我說不定不只是被陽光遺棄的子民。準確的一點,很可能是被曾經熟悉的一切遺忘的記憶邊緣人。



溫熱的水柱梳理著烏黑的髮絲,想來不多時之前還是油亮污穢的荒草堆呢。唉。儀式又成了一個歷史。一個回憶。



轉而瞥向也躺在暖流裡的蝨子,才片刻前牠也不是靜好地倚在粗細有致的草堆中享受著養分的哺育嗎。世事難料呀。



水龍頭扭抵末端,頓時水柱便強勁幾近歇斯底里打亂了一切秩序。而那蝨子也開始癲狂得無可比擬地扭動身形,成了個力與美交合的動點。



「小姐,麻煩妳水關小一點。我頭好痛,好痛。」



「抱歉抱歉。」我趕緊降低蝨子的旅行速度。



這時,那小黑點以等速率在水渦裡打旋。不疾不徐。



突然想為牠冠個姓氏,為牠曾經存在的每一個片段做個見證。證明牠是被看見過的。達伊斯法路安。



達伊斯法路安?看見過,似乎也是被聽見過吧。



聽見,是我嗎。我現在姓陳,耳東陳。然後呢,更早之前,似乎有另一個發音。感覺是很遙遠很遙遠的召喚。達,達伊斯,達伊斯法路,達伊斯法路安。



嗯,達伊斯法路安。不會錯的。



記得父親曾說,姓氏是抹不去的標幟。每個姓氏都承載著獨特的歷史,一個故事的歷史。



就像我們的,是源自於一種蔓草,一種祖先在和他族部落對戰時所用的弦的原料。那次,似乎也用這種草綑綁回來了好幾個被獵殺的人頭。



父親又順帶告訴我一個秘密,像我家斜對面的巴蘭姓的達伊恕淦,那是因為他們的祖先曾偷過錐。錐的另一個發音就是達伊恕淦。雖然父親是小小聲的說,但是我覺得話語裡卻無限回聲並擴大的驕傲。



父親的各種說法,我一直都偷偷的存疑。



有一次他告訴我,小時候日本人救活了整個部落。又是醫藥又是學校,還有山邊的那個派出所哪,而且只要說話換成另一種發音,就有糖果可以舔上一整個上午。



我瞪大眼睛。



這明顯和我的歷史課本上說的不一樣耶。還有學校裡的老師總是說,日本人為了減低深山裡的勢力,刻意分化我們和對山的另一個部落,引發多次爭戰的悲劇。最後他會激昂的說,國民政府是部落裡的藥,趕走了那些死日本鬼子。



我就拿課本上的皇民化運動來考父親。這回換做他瞪大眼睛。



反正這兩種版本之間一定有人不小心弄錯了。我也不知道。



打旋。打旋打旋。



水槽裡的蝨子,和被風乾了好一些時日的記憶。



又來了,我的眼淚。於是便將瓶子裡剩餘的檀木香精油全澆灌到手下這包藏



苦痛哀傷的頭皮。澆淋滲透至我已逐漸腐化褪去的根底。



聖誕夜一如往昔為年齡作了分層,以便在?會上各司其所。穿戴上最傳統的服飾,跳著唱和著,讚頌遙遠神聖且未可知的主耶穌。



父親說我出生不到一個月,他和母親便虔誠的抱著我到教堂中受洗。據說當時碧眼金髮的神父在唸了一長串的祈禱文之後,沾了聖水的手在我額上緩然的畫過一個隱形的十字。



緊接在哭聲之後,我就註定成了背負那十字一生的天主徒。



這次晚會依舊令我癡迷。合音下的聖歌格外的和諧安詳,到了尾音繚繞的時候,我真以為會瞥見舞台旁的迷你馬廄裡嬰孩耶穌在靜默地淌淚。



後來,我才知道,是我的眼流著他的淚。



也許是視線模糊難以聚焦所致吧。最後也就奇異的感覺到,所有人的舞步都同淚般,柔軟剔透。



水渦迅速的匯聚入排水孔,我慌了。黑點消散在水花中。可能是被水流被泡沫肢解,或是早已吸納到排水管中,成了一個微小失重的穢物。



開始有些神經質的懷疑,排水孔會不會是個質量失衡的黑洞。



吸入的一切,便永不復返。



或者,說是消失。



那一夜,我隨著族人拿著燒著火的木棍,繞走村里的街巷。整個村落坐落在傾斜的坡地上,不過房舍仍都安好聚散點綴著。火光綿綿密密延續流動著。一路上報著佳音,時而唱頌著歌曲,頭至尾,幼到老,就這樣分成了好幾個聲部。



我常錯以為是主耶穌的回音呢。教



堂鑲嵌著高雅的彩繪玻璃窗,隱隱透著聖潔的幽光。是子夜的彌撒。



前面的桌台側面寫著,主說:我是你們的道路。你們的真理和生命。



道路。真理。生命。



視角順勢向上延伸,斗大的十字架上釘著淌著血的耶穌。又有那麼一刻,真恍惚以為鮮紅色的血似乎快滴下來了。



禮台上的神父操著另一種不熟悉但像是國語的發音,為我們解釋聖經裡的教義。我不確定有多少人真正聽懂了他話裡的玄機。但我敢發誓所有人都極為虔誠的望著燭光,望著映著燭光的耶穌。然後片刻說著,阿們。



這是個儀式。



尾聲我們到前面領一塊聖體。透過神父的的手含入口中,再向上凝望十字架上的耶穌。上下左右的手勢成另一個十字架,和高處的輝映。



主耶穌,你要成為我的真理道路喔,這次我說。



隔天。



我便真的踏上了一條綴著碎石的道路。



從此,合音。微醉舞步。傾斜的部落。達伊斯法路安。更多更多更多,都成了歷史,一個斷代史。



暗自希望別像遺址像殘片破瓦風化侵蝕得太粗糙太過急速致使我措手不及。



這樣,至少我還有解釋權。還封存一個屬於我的版本。



「小姐,謝謝妳喲。感覺清爽暢快多了。」



我笑著用毛巾輕輕擦撫著她的頭髮。



「不過,妳今天好像有點心不在焉,是不是有什麼事?」



仍只是笑著。酒窩有點微苦發酸。



我說過了。一切的開端源自於一隻蝨子。



然此刻水槽裡有的只是柔緩的水流,愛撫著檀香精油的泡沫。卻有種無端的隱隱搔癢,脫逃於壓搓撫揉之外。







得獎作品今天見報了 在 新浪部落 於 2006/05/08 08:43 AM 回應 


本來只想在"吾兒初長"以老同學分享的回應一下

未料被"工作人員"開了一個新話題

要是被老婆大人知道可會要生氣了

因為她在同學間算是比較含蓄的

對我因著工作需要不得不到處露臉與自誇不反對但並不是很支持

前面發言有一個小錯字

本來我太太想取小孩名為唐詩的"詩"-文學氣息可以重些

但因為嫁我之後取名"姜詩"實在不宜

**

此篇以"1976北一女學妹的驕傲"標題

話題下得太聳動些了吧

雖為"執行長"頭銜但在女兒眼中的職業只不過是"撿垃圾的"

今天剛在高雄也只是去擺"跳蚤市集"的"傻子"而已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matthewcly/slideshow2?.dir=406escd&.beg=0&.src=ph



另有一篇與北一女退休校長有點關聯的訊息也請眾家姊妹參考

http://www.dfun.com.tw/topic/topic_07.aspx?articale_id=1838



今天剛收到現高二忠班學生家長傳來的一篇新聞

他女兒因著兩次去曲冰部落學習的經驗

獲得台北學獎青春組「故事寫作」類首獎

其實在這一年他家兩女一兒已多次寫文章投稿或得獎

"到部落學習"及與"原住民朋友"對等的尊重與當一家人的互動成果

我想這才是"北一女學妹的驕傲"



**

第八屆台北文學獎 打開青春視野



記者賴素鈴/報導



誰說E世代只會寫「火星文」?第八屆台北文學獎昨天頒發,首次推出的「青春組」設定年齡為12至18歲,青春寫手的超齡演出卻令評審刮目相看,文化評論家南方朔更直言,不少「青春組」參賽者的作品比很多「老賊」還好,敏銳度極高。

17歲的羅晴以<定罪>獲得青春組的「現代詩」類首獎,從此正式決定作一個詩人,評審主席楊澤認為這首詩的想法前衛,句法節奏越來越快,能感受到出走的意圖相當成功;17歲的盧宛均奪得青春組「故事寫作」類首獎的<蝨子>,與獲優選的政大學生李辰寬作品<玫瑰之戀>的文字成熟度,則都讓評審蔡素芬盛讚之餘,懷疑作者的年齡真的如此年輕。



有趣的是,<蝨子>取材一個在台北都會美容院工作的原住民少女,為客人洗頭的過程中思維跳躍,細膩銜接蝨子與族人命運的隱喻,一度讓評審誤以為作者具原住民背景,沒想到卻是北一女高二學生。盧宛均就讀人文社會資優班,幾次與南投仁愛鄉曲冰部落接觸感觸良多,文學創作固然通過文字留下紀錄,卻也反映了年輕一代視野的多元性,未必是把群體簡約化的成見能一以概之。



展現年輕視野也鋪陳了文學獎的多元。本屆台北文學獎的市民組散文類首獎羅漪文生於越南,來台十多年一直揣摩「成熟的中文」,得獎的肯定驗證了成果;四位「年金類」入圍得主,關注同志議題的陳俊志提出<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與徐國能<城市新風景>、何南犬瑞<我們之間>、郭漢辰<記憶之都>也是各有關懷視野。



聯合報系是大贏家:《聯合文學》編輯鄭順聰以<視障者之海>獲市民組現代詩類首獎同時,也以<涵>獲市民組散文類優選;經濟日報記者鄭秋霜以<盆地檔案>獲市民組新詩類佳作,入圍年金的郭漢辰則是民生報特約記者。



【2006/05/07 民生報】





被工作人員逼更曝光的眷屬 在 新浪部落 於 2006/05/08 12:29 AM 回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