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莊東傑

 

從台大到永恆

 

台大給我的最大禮物是三十三年前在台大團契得到「基督的福音」,知道了有關新天新地的永恆計畫。那時我正在思考如何以物理的學識及各種資源去解決或面對世界走向耗盡(資源、環保方面)與崩潰(道德、婚姻方面)的問題。方法之一是投入太空物理,尋找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方法之二是投入環境保護的行列,以減緩世界的耗盡;方法之三是尋求淨化心靈之道,以避免快速的崩潰。這三方面對一個人的生捱規劃而言,是可以同時進行的。結果,我從聖經得到這三方面同時進行之道。

第一、原有的世界會耗盡與崩潰,是上帝早就知道的,祂已經預備了新天新地,我不必去尋找可移民的星球。我要做的是告知人們這個事實,並幫助人們能做正確的回應信靠上帝、接受上帝的指引(近代科學之父牛頓正是如此)

第二、環境保護的專業,需要有人去做,但同等重要的是全人類要在生活中一起做環保。呼籲及帶動「環保」,就像「傳道」工作,不可能改變所有人,只能盡力而為。我們也要在世界耗盡(或海水尚未淹沒我們的城市)之前,將基督的福音傳遍世界,這是與時間賽跑的一項使命。

第三、基督的寶血能夠「淨化心靈」,但「淨化心靈」不是使人立刻成為完美,而是使人謙卑承認自己的問題。而能在逐漸崩潰的世界中,知道如何安身立命;並貢獻一份正向的力量,使崩潰的速度稍微減緩;也在世界完全崩潰之前拯救更多的人。

最近幾年,我更多研究孔孟之言,發現其思想與基督徒的信仰是相和的,例如,《禮記》(禮運篇)記載:「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成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必死,得之者必生。」《論語》(八佾篇)記載:「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孔子所說的「禮」乃是「向上帝獻祭之禮」,關鍵在於以「代罪羔羊」取得跟「上帝」的正確關係,這關係甚至影響「生死」。這正像基督徒強調「基督為代罪羔羊」的重要性。

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篇)藉此可知,孔子是謙卑承認己過的人,這可能是他成為「至聖先師」的重要原因。孔子也很憂愁人們總是掩蓋問題,而不願面對問題,所以他說:「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論語公冶長篇)

孟子的政治哲學與上帝有關,他說:「以大事小,樂天者也;以小事大,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梁惠王篇)海峽兩案領導人值得讀此句箴言。孟子的生活哲學也與上帝有關:「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可以事上帝。」(離婁篇)這與基督教「因信稱義」的思想是一致的。此外,一般人以為孟子強調性善,是樂觀的,其實他是悲觀的,「杯水車薪」這成語出自《孟子》(告子篇):「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它表達了「知善」與「行善」的差距,也表達了「災難之大與救援之小」的無奈。孟子的「性善說」只是他的前言,他主體的言論大多是指出人的罪過,例如他沈痛地責罵君王:「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也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梁惠王篇)

朱熹把孔子有位格的「天」說成是無位格的「理」,使得華人更加遠離與人有「愛的關係」的上帝;而面對純客觀的「理」,人其實是毫無出路的。朱子也承認:「以理言,則正之勝邪,天理之勝人欲,甚易。以事言,則正之勝邪,天理之勝人欲,甚難。」孔子的哀嘆曾經是我還在台大時的哀嘆:「太山壞乎,梁祝摧乎,哲人萎乎。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史記孔子世家)但如今在基督裡,我與一些台大人都找到了答案。

 畢業三十年了,人類墮落的走向與三十年前一樣,也與二千多年前一樣,並且更嚴重、更快速。盼望有更多台大人知道基督的福音及新天新地,在我們僅有的另外三十年,幫助這世界減緩耗盡與崩潰,同時傳播福音至全世界,使人知道終極的答案是基督與新天新地。

             謹以一首短詩作結:

「美麗世界  崩潰耗盡

基督開啟  新天新地

台大畢業  三十而立

真實人生  傳道地極」